一部由主持人柴静从央视离职后拍摄的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把人们对雾霾肆虐之下大气污染的担忧放大到空前。经过几年的强力治理,首先从首都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7年进入冬季后,我们看到北京蓝天多了,雾霾少了。而针对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器的销售也出现疲软。那么未来空气净化器产业将会怎样?家电魂邀请专业人撰写了分析文章,从行业观察的角度来看空气净化器的未来。
临近年终岁末,企业都在盘点今年的收成,各个产业的观察人士也在做着不同的市场总结分析。空气净化器市场最近几年来一直备受大家关注,因为这个家电品类和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生活品质升级的标志性产物。
那么2017年空气净化器市场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分析:
第一,增速放缓,拐点初显。根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2017年中国空气净化器零售市场总体规模是162亿元(其中线上零售77亿元,线下零售85亿元),销售量为700万台(其中线上销量为348万台,线下销量为352万台),虽然销售额同比增长近20%,但相对前几年的增长率而言,大幅减缓。另外一方面,从2017年第四季度销售状况上看,在行业公认的销售旺季并没有出现市场热销现象,相反,在2017年最后六周数据上看,同比都出现大幅的下降,市场规模发展的拐点初显。
第二,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空气净化器市场从跑马圈地、野蛮生长,到增速放缓、此消彼长的竞争模式,整个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优势品牌快速崛起,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缺乏竞争力的小品牌逐渐退出市场。但一些新兴品牌、互联网品牌也不是完全溃败,像小米、352等品牌依靠自有销售模式或者超高性价比等优势依然保持相对稳健的增长,关键在于产品、营销模式上的创新。
第三,卖点扭转,良性发展。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阶段会像现在的空净企业家们这么焦虑,用10年时间加《穹顶之下》炒作的卖点不在灵光,竞争加剧,暴利无存。对于空气净化器而言,主要是解决环境中粉尘颗粒污染物(PM2.5、PM10等)、气态污染物(甲醛、二氧化硫等)及微生物污染物(病毒、真菌等),但之前的市场营销过程过重的强调颗粒污染物的危害,导致天气转好,净化器销售就严重下滑,其实室内的污染类似甲醛、病毒、过敏原等污染更为严重,空气净化器市场需要综合客观的宣传引导。
第四,预测18,前路艰辛。对于2018年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而言,“利空”因素远大于“利好”,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政策方面:《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完美收官,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中“第8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未来几年,蓝天保卫战仍是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空气质量仍会持续改善。
市场方面:随着近5年来空气净化器市场的热销,中国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一线城市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快速增长,优质潜在购买人群挖掘速度较快。很多潜在消费者一提到空气净化器优先想到的就是PM2.5,短期很难让他们把净化器和甲醛、病毒、过敏原等因素联合在一起。因此形成一方面国家加快环境治理,另一方面二三线市场开发速度缓慢,市场很难再有大规模的增量空间释放。
技术方面:空气净化器产品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风机、风道、滤网(过滤技术),净化效果、噪音、能效、滤网寿命等成为考核空气净化器好坏的核心指标,目前看来,在短期内很难出现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引领空气净化器产品的革命性升级,更新性需求释放空间非常有限。
由于2017年第四季度给市场留下较大的库存,2018年第一季度主要空气净化器品牌市场会以清库存为主,随着空气净化器能效的国标出台,产品能效升级战会在2018年旺季市场逐渐展开,但拉动能力有限。2018年空净行业会以降库存、压泡沫、保利润、上技术为主线,市场规模与2017年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类似海尔、美的等家电行业强势品牌会继续收割市场,行业日常有动销的活跃品牌会控制在100家左右。